Skip to content
Go back

美国众神(二)

虽说以前也看过,但是看的时候完全就像是看新的剧。

除了自身记忆力问题😅,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第二季的质量和第一季完全没法相比。我才发现,原来美剧的这三部之前都看过了,但是我几乎所有的印象都还在第一季。

感觉这一季就在波澜不惊地推剧情,但是也还算是好看的吧。


最喜欢的一段

故事

最爱的这一段话是shadow妈妈说的。这几年,看到一些关于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新闻、历史时,我总是回想起这句话。

好好把这一段抄下来,记在这里:

那些男孩和警察,他们跟我们需求同样的东西。

被人重视,在这个世界有所作为,并且被人所爱。

他们认为自己认识你,他们的一生都在听别人讲你的故事。

然而你是那个故事里的敌人,那个会夺走他们一切的人,不让他们得愿以偿。

个人对这个世界的很多认知都是谎言 ,但是你了解真实的自己。


音乐和代码

音乐和代码

写代码和弹钢琴的画面来回切换

最近刚好和GPT聊到关于“语言塑造思维”的话题,于是看到剧里的这一幕又惊又喜。刚好将在GPT那里学到的在这里做一些整理:

萨丕尔-沃尔夫假说”(Sapir-Whorf Hypothesis)

学习不同的语言,不仅仅是学习一套新的词汇和语法规则,更是在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框架、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式。 这个观点在学术上被称为“萨丕尔-沃尔夫假说”。

1. 空间与方向

2. 时间的形态

3. 物体的属性与性别

4. 责任与主体

音乐

音乐不传递具体信息(propositional information),而是传递情感信息和存在状态(emotional and existential information)

音乐的底层和普世性:

  1. 超越文化壁垒:虽然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音乐体系,但对基本情绪的表达却惊人地相似。全世界的人听到高昂、快速的音乐都会感到兴奋,听到低沉、缓慢的音乐都会感到悲伤。你不需要学俄语就能被柴可夫斯基感动,不需要懂德语就能被巴赫的严谨和神圣所震撼。它的情感内核是普世的。
  2. 先于语言发展:在人类婴儿时期,在能理解语言之前,他们就能理解母亲哼唱摇篮曲中的爱意和安抚。人类的祖先可能在发明复杂的口头语言之前,就已经通过有节奏的呼喊和吟唱来进行集体的情感沟通和协调了。
  3. 与大脑的直接连接:核磁共振研究表明,听音乐激活的大脑区域,远远不止是听觉皮层。它会同时激活运动皮层(让你想动)、视觉皮层(让你产生画面)、记忆中心(海马体)和情感中心(杏仁核)。它是一种**“全脑体验”**,而语言主要激活的是特定的大脑语言区(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)。

代码

代码是一种极其特殊、混杂了纯粹逻辑与人类美学的语言。

代码是一种奇怪的混合体。它要求你拥有数学家般的严谨、工程师般的缜密,但最高境界的代码,却需要你拥有一位诗人般的审美、一位作家般的表达能力。

coding不仅是一种语言,它更是一种手艺(Craft),一种在严格的逻辑约束下,追求表达之美的艺术。它的终极目标,是写出能让机器高效运行,同时也能让另一个人的灵魂为之赞叹的“诗篇”。

芬尼根的守灵夜

最后,我们来聊聊这本神书。很幸运从GPT的聊天中拓展到了这一部分,大开眼界,但是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看…

《芬尼根的守灵夜》是作者乔伊斯心智的直接拓印。他把他所掌握的一切——几十种语言、音乐、历史、神话、神学、地理、家庭琐事——全部熔炼成一种前所未有的“语言”。

终极的“多语者”——语言的“量子叠加态”

乔伊斯没有在“使用”多种语言,他创造了一种泛语言(Pan-language)。

这正是:掌握的语言塑造现实。乔伊斯把他掌握的所有语言都看作是单一“人类语言”的方言,然后将它们全部打碎,重组成一个能描绘梦境和潜意识的终极语言。


Share this post on:

Previous Post
暗黑破坏神4
Next Post
City